?【导语】街角霓虹闪烁的“放松天堂”,究竟是养生圣地还是灰色地带的伪装?
附近100米小型足疗店的招牌在夜色中格外醒目,玻璃门贴着“68元全身按摩”的促销海报。推门而入,前台大姐热情递上价目表,眼神却飘向走廊深处的包厢:“加钟有惊喜哦~”? 空气中混杂着廉价香薰和药油味,隔音极差的房间里传来暧昧的嬉笑声。
?【暗访发现】所谓“技师团队”实为流动人员。附近100米小型足疗店的“高级按摩师”小红(化名)边刷短视频边敷衍按压,直言:“这行做三个月就跑路,被抓了老板会保人。”? 更衣室柜子底层藏着成盒的“保健品”,有顾客询问“特殊服务”时,店员迅速拉下防盗卷帘。
?【卫生隐患】暗访员借故使用洗手间,撞见保洁员用同一块抹布擦拭马桶和按摩床。附近100米小型足疗店的“消毒毛巾”带着可疑黄渍,泡脚桶边缘附着黑色霉斑。? 技师从裤兜掏出手机接单后,未洗手便继续按压客人肩颈。
?【灰色产业链】结账时POS机小票显示商户名为“便利店”,店员暗示现金支付可打折。附近100米小型足疗店后门常停着外卖电动车,实则为周边酒店提供“上门服务”。? 有熟客透露:“充3000送VIP卡,能加老板微信看‘隐藏菜单’。”
??【评论】当养生招牌沦为违法交易的保护色,监管盲区正在滋生病菌与风险。这些寄生在城市毛细血管中的店铺,或许比足底穴位更需“精准疏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