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【深夜的大学城,一群年轻人正游走在灰色地带】 路灯下,穿着连帽衫的同城大学生小林(化名)攥着传单,上面印着"日结500元"的兼职广告。他跟着导航拐进巷子时,三个染发青年突然围上来:"学生证带了吗?"?这条暗流涌动的产业链,正通过校园论坛悄悄渗透进同城大学生群体。
?【"躺着赚钱"背后的猫腻】 自称中介的黄毛叼着烟,把小林带进堆满快递盒的仓库:"你们同城大学生刷单冲销量,公司给佣金。"但所谓的"工作"实为伪造物流信息,小林发现退回的包裹里装着砖头。当他想退出时,对方晃了晃手机里偷拍的身份证照片:"你确定要报警?"?
?【数据黑市里的青春价码】 记者潜伏在三个同城大学生兼职群后发现,23%的招聘信息要求提供学信网截图。某数据贩子得意展示着Excel表格:"985学生信息每条卖80,普通院校30。"这些数据最终流向网贷平台与诈骗集团,有学生因此背上了六位数的债务。?
?【AI面试官成新型陷阱】 "请朗读验证码完成人脸识别。"某家教平台利用同城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,收集生物信息。计算机系王同学发现,对方服务器竟用这些数据批量注册虚拟主播账号。当记者质问时,HR冷笑着切断视频:"试用期没工资,爱告随便。"?
?【记者手记】
暗访直击# 当象牙塔撞上社会丛林,那些专为同城大学生设计的"馅饼",往往连着锋利的铁钩。我们追踪的12起案例中,有9起受害者因羞耻感选择沉默。或许该重新定义成年礼——不是学会赚钱,而是看懂骗局。
?网友辣评:学校教微积分,却没教怎么识别合同陷阱!建议《社会防坑学》纳入必修课 ?
评论1:德阳天元巷的妹子是干嘛的